密封条_汽车密封条_橡胶|发泡|机柜|三元乙丙密封条_hth登录官网

科学网-借力飞翔

时间: 2024-01-31 16:18:20 |   作者: hth登录官网

  广西甘蔗所所长谭裕模与古巴专家马丽达博士在观察古巴蝇繁殖情况。 邓立国/摄

  加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交流是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记者日前采访广西3家企业和科研院所,透过它们在国际科学技术合作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借引进国外科技、智力之力,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的成果,看到了广西这几年在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工作中,贴近产业、企业和产品,全力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正发挥出显著的效应。

  近日,我们来到桂林橡胶机械厂,走进总装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忙着给加工好的机器部件“穿上绿色外衣”(喷漆)。厂总工程师傅任平领我们走到一座比两层楼还高的庞然大物前兴奋地介绍说:“这台重110吨的机器,是我们厂应用国外信息资源,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具有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领先水平的巨型轮胎定型硫化机。用它可生产外径1.9米、宽度0.76米的巨型轮胎。”

  巨型轮胎,是大型装载机、运输车的主要部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大型运载工具的需求增加,对巨胎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过去,市场上的巨胎产品主要是采用硫化罐生产的斜胶巨胎,产品精度较差。近年来,国外已成功开发出全钢子午线工程巨胎。与斜胶巨胎比,全钢巨胎具有载重量大、常规使用的寿命长等优点。而生产全钢巨胎的关键设备就是定型硫化机。

  2005年初,桂林橡机厂经过调研分析,决定加入巨胎定型硫化机开发行列。可厂里的技术人员谁也没见过这设备,更不知道其技术参数与要求。正当研发工作不知道怎么来入手之时,从上世纪90年代就有合作伙伴关系的日本的一个企业找到该厂,提出技术参数和要求,议向订购3000(117)轮胎定型硫化机。经过多次商谈,2005年3月双方签订了首台样机试制合同。

  根据日方提交的产品需求信息,在日方专家的参与下,厂研发中心前后绘制了几百张设计图纸,对图样及生产的基本工艺进行了数次修改和完善,终于在2005年底,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台3000(117)巨型轮胎定型硫化机。2006年初,样机运抵日本,经调试后使用,已连续正常运作一年多,达到了日方硫化全钢巨胎的要求。

  在成功开发样机的基础上,2005年11月日方又与该厂一次性地签订了21台订货合同,成为桂林橡机厂建厂以来销售额最大的出口订单。

  傅任平深有体会地说:“在开展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交流中,用好一条信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厂正是靠国外公司能够带来的技术、市场信息资源,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巨型轮胎硫化机,厂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商品市场竞争力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悉,去年,该厂出售的收益达到5.5亿元。今年,到5月底止,不仅新签了近30台巨胎硫化机供货合同,而且巨胎产品开发又有了新的突破。现在,已能按照每个用户需求生产从105到126等各种规格的机械式巨胎硫化机,成为目前我国唯一能研发、批量生产、批量出口巨型轮胎硫化机的橡机企业。

  “成功地引进古巴蝇,实现对甘蔗螟虫的绿色防治,广西蔗糖业的发展就更有希望了!”近日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副所长陈引芝高级农艺师兴奋地对记者说。

  广西是我国蔗糖重要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广西甘蔗生产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甘蔗螟虫为害严重,给甘蔗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不利影响,对蔗糖业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威胁。据东亚集团蔗区抽样调查根据结果得出,螟虫为害率达20%~30%,造成蔗产量损失平均达17.8%,吨蔗损失蔗糖5~10公斤。以该蔗区2005/2006榨季总产量760万吨计,蔗产量损失达165万吨,蔗糖损失达3.8万~7.6万吨,相当于该集团总产糖量的4%~8%。按2006年蔗价每吨300元计,该蔗区蔗农减收4.8亿元。

  广西甘蔗研究所,多年来从始至终坚持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1995年,陈引芝随国家科技代表团访问古巴,对古巴国家甘蔗研究所采用蝇治螟产生兴趣,经过双方多次互访交流,达成了合作协议。2005年古巴国家甘蔗所马丽达博士应邀来到广西,合作开展生物防治甘蔗螟虫研究。马丽达的到来,不仅给广西带来了古巴蝇资源,而且还带来了古巴螟繁殖、饲养技术。经过中古两国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从数十次实验中,分析繁养失败原因,最终找到了能让古巴螟在广西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和技术,于2006年8月第一次成功地规模化繁育出古巴螟,并在蔗田治螟实验中取得成效,有效地实现了“以虫治虫”。

  陈引芝和记者说,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支持下,今年4月,已在广西南宁、崇左、来宾等市22个区县的10万亩蔗区,释放古巴蝇26万多头,开展“以蝇治螟”示范。在示范取得成效后,再逐步扩大推广。届时,古巴螟将成为中国甘蔗种植免遭螟害的绿色屏障!

  “引蝇治螟”只是广西甘蔗研究所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再创新”取得的成果之一。多年来该所还引进国外甘蔗优良品种(材料)近200个,经检疫、试验、试种,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甘蔗新品种就有5 个。

  葡萄盛产于西域,好的葡萄酒也多出自这里。现在,在中国南疆广西,也有了可与北方干红媲美的葡萄酒“南国红”。而酿制这一美酒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经改良的南方野生毛葡萄新品种,正是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通过引进国外留学人员,合作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在该所办公室,所长彭宏祥研究员给我们讲了他们与海外留学人员合作创新的故事。

  随着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广西一些市县葡萄酒产业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野生毛葡萄也由天然转向人工种植。然而,由于毛葡萄是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果穗和果粒较小,浆果含酸量偏高,未经驯化直接用于人工栽培,出现营养生长过旺、易发生病害、坐果率低、产量低等问题。

  能否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野生毛葡萄改良成适宜南方地区栽培的优质、抗病的酿酒新品种呢?

  1999年10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农工大学葡萄研究中心教授卢江,作为国务院邀请的海外百名博士回国参加50周年国庆观礼,随后又应邀回家乡广西考察,广西农科院园艺所由此与他建立了联系。第二年,广西农科院通过申请国家引智项目,又邀请卢江回广西考察,在了解了广西野生葡萄资源状况后,他认为发展中国南方葡萄产业大有作为。于是,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从2002年开始,卢江每年都回广西一次,在给园艺所带来种子资源材料的同时,还带来了葡萄选育的新技术,以及发展广西葡萄产业的建议。在他的指导下,野生毛葡萄驯化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推进葡萄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2005年11月,广西农科院成立了南方葡萄研究中心,聘请卢江博士为中心的名誉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现在,卢江除每年回国参与研究工作外,还不定期在网上与园艺所科研人员讨论科研方案、指导科研工作。

  在卢江的指导和园艺所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所利用优良的野生毛葡萄单株与欧洲酿酒葡萄进行远缘杂交,经过多年品种改良和筛选,成功选育出两性花毛葡萄改良新品种“桂葡1号”。这种新品种既保留了野生葡萄酿酒的独特风格,又具有坐果率高、萌芽力强、树势中庸和品质优良等特点,在广西产区栽培不但亩产可达1100千克,而且一年还可种植两茬。用该品种原料果酿酒,品质可以与目前北方干红葡萄酒媲美。

  彭宏祥说,引进海外智力,加快了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和南方葡萄优势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研究所人才的成长。目前,广西园艺所选育的葡萄新品种已逐步在桂中和桂南产区示范推广。相信不久,南国的葡萄美酒,也会香飘世界!


相关产品